行业新闻
“蛛联庇禾”水稻零农药种植技术模式,即以蜘蛛控虫为核心的水稻病虫草害零农药防控技术模式,可使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使用量减少
“蛛联庇禾”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的水稻病虫草害生物防治集成体系,“蛛”代表天敌蜘蛛控虫技术,“联”是指联合使用复合益生菌剂防病技术和菜籽枯田间酵解除草技术,也是指多种蜘蛛联合控虫、多种益生菌联合防病、菜籽枯田间酵解时多因子联合减除杂草;“庇禾”则是指通过天敌蜘蛛组合控虫、复合益生菌防病、菜籽枯田间酵解除草,替代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达到控制病虫草害、为水稻丰产保驾护航的目的,生产出高品质、零农残的商品大米。
蛛联庇禾水稻病虫草害零农药防控技术模式,自2017年开始进行小规模田间应用示范,目前已经在江西、湖南、江苏3省10县市进行了示范推广,涵盖早、中、晚三季水稻,总面积2085亩。
利用蛛联庇禾技术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使用量可减少80%,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使用量减少100%,产量达到常规化防田产量的90%以上。2022年吉安青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示范基地,69项随机农残检测显示均示检出,符合有机种植标准;水稻产量达常规化防田93%,相比有机种植产量提升30%以上。
经济效益:使用该技术种植的稻田稻米品质高,经济效益可达到常规种植的3-5倍,每亩经济效益从0.1万元,可提升到0.3-0.5万元。共计促进增收100万元。大面积推广可大幅带动我国水稻种植户增收创富。
生态效益:本项目示范和推广的以蜘蛛控虫为核心的水稻病虫害零农药防控技术,减肥减药,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无农药残留,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以“蜘蛛控虫”为核心的水稻病虫害零农药防控技术应用到水稻生产以来,引来社会广泛关注,央视新闻频道、江西卫视、光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社会效益显著。
控虫原理:蜘蛛食性广谱的天敌类群,水稻主要害虫种类以及一些中性昆虫均是蜘蛛的捕食对象;蜘蛛具有田间增殖能力,随着田间害虫总量增长,蜘蛛亦进入自然繁殖期,种群数量扩增,从而可以维持对害虫种群控制;此外,蜘蛛是对害虫防控时间长,蜘蛛可长驻田间持续捕食各种害虫。因而蜘蛛控虫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稳定等诸多优势。
蜘蛛种类:根据生态位和捕食偏好习性,筛选六种蜘蛛形成组合,可实现全方位、全生育期控制飞虱、叶蝉、卷叶螟、二化螟等水稻害虫。
投放方法:蜘蛛装入昆虫笼中,人工携带至每块田的田埂中央,抖落昆虫笼中的蜘蛛放入稻田,蜘蛛会自行散开直至均匀分布。
防病原理:益生菌可以在水稻植株上快速繁殖,占据生态位和食物资源,但不会引发水稻病害发生。利用益生菌与病原菌之间的竞争、抑制、拮抗、重寄生等作用,防治水稻有害病菌,从而控制水稻病害发生。在病害防治时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菌剂种类:三种益生菌复配形成复合益生菌剂,可有效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水稻病害。
除草原理:在水田抛洒菜籽枯并用耕田机翻入泥土,此时菜籽枯在泥土中酵解,并释放热量和介子毒素,对杂草及种子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减除田间杂草。同时菜籽枯是良好的生物有机肥,可替代80%左右的化肥用量。
使用方法:稻田蓄水10厘米左右,均匀抛洒菜籽枯后,耕田机打田,继续蓄水至水稻移栽。
1、使用以蜘蛛控虫为核心的水稻病虫害零农药防控技术的稻田,不能使用各种农药(包括化学源或生物源的杀虫剂和杀菌剂),会伤害所释放的蜘蛛和施用的益生菌,影响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