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我在村里的共富工坊上班一天就能挣一百多块钱,家里啥事还不耽误。”“给俺村修了路和排水沟,上了自来水,住着条件更好了。”“以前一个人在家里闲得发慌,现在村里各项活动都很丰富,热闹多了。”仲冬时节,行走在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各帮扶村,说起下派干部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年来,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以“富饶·433”专项行动为总牵引,推进村企联建、跨村联建、沉睡资源唤醒、共富载体培育“四大行动”,打造庐山路研学路线、乡村振兴直播矩阵、特色农产品产销“三个链条”,实施村党组织提标育强、重要节点暖心惠民、村庄环境治理提升“三项工程”,下派干部们围绕在群众身边,奔走在田间地头,奋战在项目一线,以实干实绩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资源散、规模小、渠道窄是制约广大农户致富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整合各帮扶村资源,成立果蔬、研学、电商三个专班,聚力链接上下游资源,放大集群效应,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好惠及百姓。
在花官镇杨王村净菜加工车间里,村民们一早就忙碌起来,一筐筐土豆、圆茄、平菇等蔬菜经过多道工序变成鲜亮的“净菜”,包装整齐后运往银座超市各家门店。
驻村伊始,市政府办公室驻杨王村第一书记高飞就开展了系列工作,项目论证、资金争取、合作洽谈……高飞的电话每天响个不停,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是他从始至终的“心头大事”。“针对农产品餐桌贵、地头贱的问题,我们组织起上游的杨王、东赵、西家等村种植户,与下游的银座、胜大等商超达成合作,以‘净菜’加工为载体,提升农户产品附加值,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分拣、包装、配送等就业岗位,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广饶县博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暨庐山路下派帮扶村研学路线合作签约仪式上,杨王“蘑”力工场、“莓”好颜徐、西毛红色家风馆、黄东研学小镇等教学点同青岛博学之研学公司签订协议,统一策划课程、整体开发运营,村企合作助力乡村研学产业发展。
“黄东村研学小镇项目作为庐山路研学路线的节点,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新增了水上项目,基地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接待研学游客已超过2万人,为村集体创收十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韩浩祥说。
7月5日,稻庄镇王口村第一书记直播间当日直播数据进入全国榜前十。据介绍,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组织专业电商公司、高校,整合帮扶村电商直播点,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时段,矩阵式直播运营,打造“乡村振兴直播团队”和“乐安优品”直播品牌。目前,直播带货团队已陆续进驻村内,在广饶街道颜三村,仅一间直播间一天最高时可卖出800单左右,下一步,团队还将召集村民们学习直播带货,提高致富能力。
“如何当好乡村共富的助推者和探索者?”面对这个命题,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给出的答案是:鼓足农户的“钱袋子”,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广饶县企业强、资源多的优势,通过村企联建、跨村共建等方式,培育更多共富载体,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围绕“东营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打造共富乡村建设广饶样板”等发展大局,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因村施策,组织21个村与企业联建共建,拟定项目53个,撬动社会投资11500万元。
走进陈官镇北户·诺宸卫品外包装共富工坊,20名着装规范整洁的妇女正在分类、封装、打包卫生用品,井然有序的氛围下,屋内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北户·诺宸卫品外包装共富工坊是陈官镇北户村与诺宸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百企联百村”行动打造的一处就业致富平台。工坊投资10万余元,将村内闲置幼儿园打造为“来料加工”型生产车间,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工资发放,村集体负责用工招聘、生产作业,可提供工作岗位20个,人均每月增收3000余元。
“自开工以来,订单源源不断,平均两天就能生产两车货,到现在已累计完成卫品包装400万片。”市统计局驻陈官镇北户村第一书记张磊说道。
“能在家门口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补贴家用,真是太好了。”采访中村民于允告诉记者,北户·诺宸卫品外包装共富工坊的成立,让她“梦想照进了现实”。
“车间消毒已经接近尾声,运输车马上到达……”在位于稻庄镇王口村的东营市宏源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市应急管理局驻稻庄镇王口村第一书记王相懿与项目经理一边盘算着进度计划,一边复盘着生产情况。
东营市宏源食品有限公司北冬虫草高端食用菌项目是由稻庄镇王口村与东营市鲁星金属有限公司采取“党建+村企联建”模式建设的共富项目,北冬虫草作为一种虫菌结合的药食两用真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国内实现北冬虫草工厂化种植的只有四川和重庆的3家。项目已建成为目前国内单体产能最大、山东省唯一一家工厂化生产北冬虫草的企业,带动7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进村的路坑坑洼洼,能不能把路修好?”“雨大了水排不出去,下水太慢了。”……市科协驻花官镇第一书记胡建明在走访时了解到,村内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给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不便。2024年,东赵村在“村居环境提升计划”中,把村给排水改造工程列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目前已改造完成。
“以前我们的自来水水量不稳定,有时候还会停水,管网和水表改造完成后,水量又大又稳定,洗衣做饭都方便多了。”随着一个个难题的顺利解决,东赵村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驻村之初,丁庄街道朱嘴村党群服务中心还蜗居在40多年前的旧校舍内,房屋破败不堪,地势低洼。如今,这一景象已彻底改观。新建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各功能室配套齐全,非常方便,村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乡村大舞台,成为村民们欢聚的好去处。
“村里一直想重建,同时提升村文体广场配套。”朱嘴村党支部书记朱立彬感慨道,“第一书记刘强到村后,积极协调跑手续、筹经费,党群服务中心很快建成了!”
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聚焦群众期盼,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谋划实施幸福食堂、如康家园、老年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功能场所9处,安装路灯258盏,修缮道路沟渠15870米,安装智能水表467块,种植绿化树木1000余棵。
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在稻庄镇皂李村一对新人的结婚典礼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驻稻庄镇皂李村第一书记崔鹏为他们送上了家风家训文化牌匾。“在我们的婚礼上能收到这样的一份家风家训牌匾,既是惊喜,也是鞭策,我们觉得特别的有意义。”新郎说道。
“我们村响应镇上号召,率先开展赠送新人家庭家风家训文化牌匾活动,鼓励新人弘扬新风,传承美德,做新时代喜事新办移风易俗的宣传者、践行者。现在,皂李村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简化婚礼,倡树文明新风。”崔鹏说。
重阳佳节,在李鹊镇黄东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正在上演,老人们聚在一起,唱红歌、拉二胡、敲锣鼓。“驻村以来,我们聚焦村内‘一老一小一困’问题,办好老年食堂,开展义剪、义诊、助学、助困等活动,积极营造尊老爱幼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驻黄东村第一书记李士志说。
拳拳之心谋发展,殷殷之情为民生。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持续实施重要节点“暖心惠民”行动,在春节、六一、七一、中秋、重阳等节日,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11场,义诊、义剪、助学等活动120余次,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慰问老党员、残疾人、困难群众等678人次,发放慰问品等价值90余万元。
冬寒阳光暖,帮扶不停歇。三百多个日夜,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干部们以真情聚民心、以实干促发展,把成果撒在希望田野上、把帮扶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
一年的帮扶不是终点,而是党群同心,共促振兴的新起点。面向未来,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干部们正蓄力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包括但不限于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等媒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 东营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鲁ICP备05023236号鲁新闻备案号201054601 鲁公网安备521号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148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府前大街73号 邮编:257091 电话 邮箱: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