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距离 9 月 3 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仪式越来越近,这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国家荣耀的盛典,早已让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然而,此前有消息称当天可能必威网址登陆入口出现降雨,一度让不少人捏了把汗 —— 毕竟,当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阵、尖端先进的国防装备遇上雨水,难免会让人担心盛典效果打折扣。
不过,这份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先不说天气预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即便真的出现降水,我们也有应对 “天公不作美”的“硬核底气”—— 那就是早已成熟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今年的九三阅兵,意义非同寻常。80 年前,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艰难抗争,彼时国力薄弱、装备落后,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筑起了保卫国家的长城;80 年后的今天,无人机编队、新型坦克、先进火炮等现代化装备将亮相阅兵场,这不仅是科技实力的直观展现,更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有力证明。
这场阅兵,既是对先烈的深切告慰 —— 告诉他们 “如今的中国,如您所愿”;也是向世界的自信展示。当天,多国代表将受邀观礼,我们既要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也要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明白: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守护国家主权与人民安宁。正因如此,所有人都希望这场盛典能圆满举行,不留遗憾。此前,有网友查询到 9 月 3 日降雨概率约 60%,不少人甚至每天祈祷 “天公作美”。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天气预报并非绝对准确,而且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早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最典型的例子便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当时天气预报曾发出雷雨预警,为了保障开幕式顺利进行,工作人员在周边设置 21 个作业点,发射 1104 枚火箭弹,成功拦截雨水,让开幕式现场迎来晴空。这一案例,足以证明我们应对降水的技术实力。那么,人工消雨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其实原理并不复杂。降水形成需要两个关键条件:充足的水汽和足够的凝结核,就像蒸馒头需要面粉和酵母一样。人工消雨正是从这两个条件入手,主要有两种 “策略”:
一种是 “提前引流”,在目标区域上风方 60-120 千米处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通过向云层播撒催化剂,让雨水在到达阅兵场前就提前降落,等云团飘到盛典区域时,已 “无雨可下”;另一种是 “稀释阻断”,在目标区域上风方 30-60 千米处超量播撒冰核,让冰核数量达到降水标准的 3-5 倍。就像分蛋糕时人多了,每个人得到的份额就会减少,过多的冰核会让云中水分无法集中形成足够大的雨滴,从而 “憋住” 降雨。
当然,我们也需要客观看待这项技术 —— 它并非 “万能钥匙”,需要在特定天气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如果云层条件极差或降雨强度过大,可能无法完全消除降水。但即便真的出现降雨,也丝毫不会影响阅兵的庄严与震撼。回顾历史,1956 年国庆阅兵就曾在雨中举行。当时,受阅官兵冒雨前行,步伐依旧整齐,气势丝毫不减,那场 “雨中阅兵” 不仅没有成为遗憾,反而成为展现军人意志与担当的经典场景,让人们看到中国军人 “风雨无阻、一往无前” 的精神风貌。如今,无论是精准的天气预报、成熟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还是受阅官兵过硬的素质,都为九三阅兵的圆满举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所以,大家不妨放下顾虑,静静期待 9 月 3 日那场注定震撼人心的盛典。对于这场阅兵,你还有哪些期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