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中国大陆)官方网站-必威助力健康新生活

广东医生又来洛隆了!木棉花格桑花在雪域交辉-必威

400-885-4523

行业新闻

广东医生又来洛隆了!木棉花格桑花在雪域交辉

发布时间:2025-07-23点击次数:

  

广东医生又来洛隆了!木棉花格桑花在雪域交辉(图1)

  “中山大学又派医生来洛隆了!快去挂号!”时间倒回到3个多月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洛医疗队正式进驻西藏昌都市洛隆县,4月17日这支小分队出诊第一天,洛隆县人民医院、藏医院的门诊号瞬间被抢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25年支援洛隆的五位医生:陈羽青、叶秀华、易伟民、陈慧、李梓敬(从左至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易伟民副主任医师是队长,担任洛隆藏医院副院长。麻醉科陈羽青、口腔科叶秀华、眼科李梓敬、急诊科陈慧四位高年资技术骨干分别对口援助洛隆县人民医院相关科室,陈羽青同时担任人民医院副院长。而这支战斗力超强的逸仙小分队,正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四年派来的“急先锋”。

  援藏医疗队到岗后,开诊首日两家医院的门诊量一下子破了历史纪录,“队伍从诊室里一直排满门诊楼道”,这种热潮持续了两周,附近县的群众也慕名而来。据洛隆县藏医院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医疗工作量同比增加十多倍。除了日常在两家医院加班加点,援藏医疗队还竭尽所能地为更多藏族同胞送医上门。

  5月4日,5位医生第一次在西藏度过别具意义的青年节。援藏医疗队深入洛隆中亦乡开展义诊活动。医疗队一行5人,受到当地干部和藏族百姓热烈欢迎,上午原定2小时的义诊不断加时至3.5小时。简单午餐后,下午在当地干部带领下来到行动困难的牧民家中,多学科会诊疑难病症,全天诊治患者超过80人次。多名患者现场体验针灸,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大家赞叹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口腔专业围绕儿童常见龋齿等问题提出专业建议并现场派发儿童牙膏。眼科是牧民最急需的学科,多位深受眼疾困扰、具有致盲风险的患者第一次获得眼科医生的诊治。说起牧区义诊最大的感受,洛隆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麻醉专家陈羽青说道:“常常翻山越岭开车二三十分钟才能有一户居住,牧民们很难下山看一次病,尤其是以前眼痛、畏光、白内障等疾病还需要去昌都反复就医才行。其实当地的医疗保障、补贴非常到位,希望更多的老乡能有意识能早日就医,现在县医院也有了很好的眼科专家。口腔、大骨节病也不要拖到最后,才来看病。”

  5月31日端午节,援藏医疗队一行5人到洛隆县孜托镇贡通卡开展义诊,海拔超4800米。

  又是一个不休息的节日,5月31日端午节,正是当地牧民上山挖虫草的季节。援藏医疗队一行5人,深入西藏洛隆县孜托镇贡通卡开展义诊,这里海拔4800米以上,是传统牦牛牧场和虫草采挖点,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义诊活动中,中医针灸、内科、外科、口腔科和眼科医疗队员为驻点干部和当地群众细致问诊、免费派发药品,对发现的可疑青光眼、消化道溃疡、胸痛等重大病情患者给予下撤至县医院检查的建议并现场给予适当处置。

  到藏3个月,援藏医疗队利用节假日深入洛隆县各乡镇和专项义诊7场次,5月12日护士节全员上午在双拥广场、下午阿托卡广场义诊,6月初奔赴敬老院,随后又参加了昌都卫健委组织的义诊,以及孜托镇下乡义诊,义诊受益人次超千人,这些义诊活动让医生们觉得“越是在艰苦的地方工作,越体会到我们工作的价值,也感受到国家支援西部建设政策的意义”,必威网址登陆入口也让逸仙精神在雪域高原绽放光芒。

  在洛隆,县人民医院和藏医院比邻而建,队长易伟民扛起了洛隆县藏医院副院长的重担,他将中医、藏医、西医融会贯通,为藏族同胞带来生的希望。

  5月4日,易伟民医生在洛隆县中亦乡卫生院为肩袖损伤的患者治疗,针灸1次后立马改善,患者喜笑颜开。

  4月21日,洛隆县藏医院收治一例大面积脑梗塞危重患者,这是易伟民第一时间从牧区接回来的。数日前,病人起病凶猛,马上送到昌都市人民医院,确诊大面积脑梗死,肺部感染合并心衰、房颤,被劝返当地治疗,家属几近绝望。有家人听说中山大学援藏医疗队来到洛隆,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希望专家能到山上的牧区家里义诊。听闻消息,易伟民毫不犹豫就去把患者接回藏医院。首先采用藏医放血疗法,接着应用中医针灸促醒和改善语言、吞咽功能,结合适当西药,成功救治。1个多月后,成功康复的患者到医院送来锦旗,激动地说道:“感谢藏医院的医生们!救了我的命,让我感受到了传统医学的智慧和现代医学的精准,真正为我们患者着想!”易伟民表示:“这面锦旗既是患者对我们的鼓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把持续推进藏医、中医、西医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藏医药宝库资源,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病救命,常见病见效。一位长期受慢性荨麻疹困扰的患者,多年来一直与疾病抗争,辗转成都华西医院、昌都等地医院,长期依赖西药治疗,在得知洛隆县藏医院副院长、援藏专家易伟民副主任医师在医院坐诊后,迅速前来寻求专业诊治。易伟民医生为其采用中医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制定了个性化中医诊疗方案。经过近一周的中医辨证针灸治疗后,患者原本频繁发作的荨麻疹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瘙痒明显减轻,患者表示:“这么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舒适感受,中医治疗确实神奇!”

  阶段性地回顾3个多月来的援藏经历,易伟民带领洛隆藏医院围绕大关节病、皮肤瘙痒症、神经系统病症形成三结合的学科特色,带动藏医院高速发展,通过师带徒和下乡义诊,在洛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传授中医适宜技术35项。2025年7月12日,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党组副书记、主任格桑玉珍莅临洛隆县藏医院调研指导工作,认真听取了易伟民汇报藏中西医结合成果,并给予充分肯定。

  当全县只有一个麻醉医生,如何提升当地的麻醉理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专家、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陈羽青每天都在思考。

  高原上的患者平日生活状态下血氧普遍只有80%多,“这是内地医生难以接受的数字。”开展全麻成为高原麻醉的挑战,全身麻醉需特别注意对肺功能的保护,而这需要更高的麻醉技术。那就用更精准的神经阻滞技术来助力。

  5月15日,在海拔3650米的藏东高原,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科复合麻醉手术在洛隆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56岁的藏族同胞多吉(化名)在“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麻醉技术护航下,成功接受右侧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即刻苏醒的患者竖起大拇指:“伤口不疼,呼吸顺畅,就像睡了个安稳觉!”这是洛隆本地医生完成的第一例复合麻醉技术,也实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医疗队一直以来的目标:带来新技术,带来新项目,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本次麻醉由陈羽青现场指导,洛隆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嘎玛多布杰操作完成。

  因为小朋友的全麻风险更高,洛隆县有全麻手术需求的患儿通常需要送到4-5小时车程以外的上级医院。陈羽青决心打破现状。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洛隆县首例小儿神经阻滞及小儿复合麻醉手术,严谨又积极地开展小儿患者的全身麻醉,推广神经阻滞、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我来的第一个月,为3位小朋友完成了手术麻醉。”免去了他们要去上级医院之苦,可以在家门口就得到医疗服务。这一过程中,本地麻醉医生逐步掌握相关技术。

  此外,陈羽青还积极推进麻醉信息化建设,常规开展无痛技术等舒适化医疗。“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可持续的医疗能力。最让我骄傲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它已深深扎根高原。”援藏专家陈羽青表示。

  这段时间正值嘎玛多布杰医生休假,陈羽青第一个人扛起全部的麻醉工作,“最忙的一天,白天做了5台骨科手术麻醉,晚上又接了一台急诊剖腹产手术。日常2-3台手术是常态。”他并不言累,“24小时待命是麻醉科医生的使命”。在洛隆,陈羽青最常听到的两个字是“老师”,因为藏族同胞都用这个词来称呼医生,还有就是谢谢,“这可能是一些年纪很大的藏族同胞仅会的词汇,每次听到,心里会异常的感动。”

  高原地区白内障、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但当地专业人才的缺乏,让眼疾患者很多只能一等再等,随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一位眼科援藏专家的到来,事情有了改变。

  今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专家李梓敬医生带领当地眼科医生洛桑次珍,成功实施洛隆县首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这位68岁的藏族老人视力仅为0.08,如今已提升至接近0.8。他难掩激动,紧紧握住两位医生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道:“谢谢你们啊,医生!我这眼睛好些年看东西都模模糊糊,生活太不方便了。一直以为要跑老远的大医院才能治得好,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治好。你们真是我的大恩人!”李梓敬为洛桑次珍等本地医生制定了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大家白天跟着李梓敬实操演练,晚上钻研设备原理。洛桑次珍现在已熟练掌握了昌都地区唯一的YAG激光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后发性白内障激光治疗技术。

  在洛隆县人民医院眼科,被刷新的纪录还有很多。李梓敬医生带领洛桑次珍医生顺利完成了首台眼科显微手术——为66岁藏族女患者成功实施左眼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术后显示患者眼部恢复良好。在援藏医疗队的支持下,洛隆人民医院本院眼科医生首次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翼状胬肉手术、后发性白内障激光治疗、睑板腺挤压按摩、医学验光、间接眼底镜检查等诊疗项目,还指导当地医生发表了洛隆县眼科领域首篇sci论文。

  口腔疾病在西藏高原地区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已经是第三年派出专业口腔医生来助力洛隆县人民医院。

  抵达洛隆后,叶秀华医生开展“橡皮障隔离术”、“超声荡洗术”、“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单尖充填技术”等一系列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病例讨论,使本院医生根管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让规范化的根管治疗技术深深扎根洛隆。除了注重提升本院医生口腔内科的治疗技术,叶秀华医生还开展了县域内首例贴面修复、复杂牙列缺损的活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推广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全口义齿在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患者的应用,让广大藏区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修复方案。

  6月,在援藏医疗队的技术支持下,洛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顺利完成县域内首例牙科种植手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本次手术由叶秀华医生和洛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白珍、张晓晨医生联合完成。患者因龋齿于一年前拔除了左上第二前磨牙,长期缺牙影响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经过全面口腔检查与术前评估,叶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了种植修复方案。“种植牙技术已非常成熟,是当前国际公认的先进缺牙修复方式。”叶秀华医生凭借自己的专业和经验,为更多的藏族同胞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经过三年的技术输出,洛隆医院口腔科专科年接诊量从建科初期的497人次突破至1000人次,口腔专科突破复杂根管治疗、数字化修复等关键技术,填补县域技术空白十余项,技术攻坚实现“三级跳”。未来还将搭建“5G远程会诊平台”,联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建立疑难病例转诊绿色通道,推出“口腔惠民工程”,对农牧民患者实行修复体限价收费政策。

  和麻醉科一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连续四年派出急诊科医生助力洛隆,今年出征的是女医生陈慧。

  这位铁娘子,从昌都机场翻山到洛隆的路上,海拔接近5000米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高反,但她迅速调整适应高原环境。4月17日结束了第一天的工作,刚回到宿舍就接到电话,火速返回洛隆县人民医院,带领医护团队成功抢救一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用专业与担当诠释“生命至上”的医者誓言。而这样的险情在急诊常见,有一次深夜,收到一位头面部损伤的伤者,小分队发挥集体力量,陈慧把眼科李梓敬、口腔叶秀华两位专家都叫上齐齐上阵,同心协力为伤者提供了高水平救治。

  陈慧的牵头能力还体现在:带领急诊科制定了《120院前急救病历》及院前死亡事件规范化处置流程制定工作,牵头为洛隆县人民医院申报并成功通过卒中中心的评审,自治区县域首个成为具备急救五大中心的县医院,医院急诊科大幅提升专业能力。在今年急诊卒中单元通过评估的准备过程中,在陈慧医生的带领下制订了脑卒中的规章制度和诊治流程,备卒中溶栓箱,带领本土医护同台授课,反复进行关于脑卒中的培训和演练,通过急诊脑卒中单元的认证,助力高原卒中救治能力提升。为了将急诊的诊断治疗技术留在当地,陈慧带领本地医护人员进行对各种急危重症的业务学习,对各种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教会当地医护人员各种急救技能,保障了当地百姓的急诊需求。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对口帮扶洛隆县人民医院、藏医院的行动,薪火相传已有4年,消化内科赖宇教授和闵筱辉教授援藏期间接续促成了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成立,骨科胡旭民教授助力医院骨科脊柱中心的发展。而就在援藏工作结束后1年,胡教授通过“软性援藏”的方式,特意又回到洛隆为患者做了两台手术。对口帮扶的援藏专家在援藏结束后仍持续关心西藏的发展,在有需要的时候能随时赶赴雪域高原。

  每一次报名参加援藏项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生们总是争先恐后报名,作为中国第一家西医院,它将以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让更多西藏患者实现家门口就医,体验到国内最顶尖的医疗手段,让“博爱、崇德、求精、奋进”的逸仙精神在雪域高原发光发亮。它让疾病救治从“不可能”变为“常态化”;让技术传承从“短期帮扶”升华为“永续动力”;更让民族团结在无影灯下凝结为血脉深情。

  当格桑花与木棉花在雪山下交相辉映,所有艰辛,皆为值得;所有奔赴,终成永恒。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游曼妮 发自西藏昌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全国服务热线:

400-885-4523

以品质赢得客户满意口碑
扫一扫
添加公司微信

Copyright © 2024 必威虫草种植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0069747号

关注

联系

13698585696

联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