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药材,但你是否听说还有一种更名贵的“雪虫”?2月27日,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发布消息,九龙坡警方近期打掉一以售卖“雪虫”对老年人群体实施诈骗的团伙,而“雪虫”的真实身份令人震惊——竟是风干后的泡菜。
“一开始他们(子女)说我上当了我还有点怀疑,我后来听药店的人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雪虫’!”2月20日,歇台子派出所接到群众黄阿姨报警,称自己在白马凼买到了“假虫草”。
原来,黄阿姨日前在白马凼的菜市场听路人介绍,附近有“雪虫”出售,所谓“雪虫”是一种“国外的冬虫夏草”,非常名贵,比虫草功效还好。
信奉养生之道的黄阿姨便以一元一克的价格买回了一斤“雪虫”。这个“雪虫”跟虫草确有几分相似,不过形状上更加饱满。可正当她准备打成粉食用时,被回家的子女拦住:“妈,你被骗了!”
黄阿姨的家人说,幸亏这种假虫草被他们及时发现,价格几百块倒也不多,报警也是向公安机关反映一下情况。
损失不大,看上去的确是个小案,但歇台子派出所高度重视:哪怕黄阿姨损失不大,但这类接触式诈骗往往四处流窜,而且受害群体多为老年人,非常影响群众安全感。
派出所开展专题研判,发现近期在沙坪坝区、南岸区、巴南区等地都有类似的报警,办案民警串并案件,一个6人的诈骗团伙浮出水面,通过综合研判和侦查,逐渐掌握了几名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范围和作案特点。
“这几名犯罪嫌疑人在中心城区各地的菜市场和公交、轨道站点附近活动,人员密集,且老年人多,专挑独自行动的老人行骗。”办案民警毛现华介绍道。
这个团伙人员分工明确,有人物色对象,有人负责扮演“托”和“好心人”,有人放哨,当然还有人负责销售。
具体的套路是两人提着袋子在老人附近转悠,此时一名“群众”上前询问这是不是一根难求的“雪虫”,以此吸引老人的注意力。三人通过交谈神吹“雪虫”功效后,等待老人搭话,如果老人询问如何购买,便假装“不情不愿”地将其指引到销售处。
“神药”线日一早,当嫌疑人准备到南岸区某地铁站准备再唱一出“双簧”时,被民警当场抓获,一举抓获6名嫌疑人,扣押“雪虫”数十袋。
据嫌疑人冯某供述:“许多老年人注重养生,对虫草又不懂,听了陌生人一通‘乱吹’洗脑后一般都会买。骗到钱之后,我们就会转移。”
至此,“雪虫”的真身也揭晓了,其实是一种叫地牯牛的植物风干后的形态,常被用来制作风味泡菜,本身无害,甚至也是一味叫作“草石蚕”的中药,有一定药用价值。然而地牯牛的成本并不高,经过嫌疑人天花乱坠的“包装”,身价翻了十多倍。办案民警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有以地牯牛冒充“新鲜虫草”的诈骗手法,如今只是变了个形态。
到案后,嫌疑人交代,该团伙自去年底开始以该方式实施诈骗,受害人40余人,受损金额超过5万元。目前,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