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西藏银行业保险业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持续加大信贷投放,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全面助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全方位改善。西藏银行业保险业始终坚持服务实体、守护安全、防控风险,走出了一条西藏特色的发展之路,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改革创新持续深入,防范风险取得实效,展现出服务全局、保障发展的坚强韧性和强大活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西藏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西藏监管局(以下简称西藏金融监管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西藏“四件大事”(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研究制定金融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60年来,西藏金融组织体系实现了从“空白起步”到“多元协同”、从“单点覆盖”到“全域贯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全区已形成以银行为主体,保险、证券等协同发展,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并存的组织格局,基本覆盖全区所有地市县,金融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藏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截至2024年末,西藏辖内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其中法人机构4家,包括城商行1家、村镇银行2家、信托公司1家;区外一级分支机构13家,涵盖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形成了“法人+分支、中央+地方、多元+协同”的有机格局。保险业机构11家,包括财险法人机构1家、财险分支机构7家、寿险分支机构3家,逐步形成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级清晰的现代金融体系。
从业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全区银行保险系统从业人员从1965年的不足900人,发展到2025年6月末的10544人。这支队伍扎根高原、甘于奉献,秉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信念,成为金融服务下沉基层、惠及民生的中坚力量,为基层金融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金融体量持续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银行业保险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末,西藏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突破7564.21亿元,较2012年增长3.49倍;各项贷款余额6012.34亿元,较2012年增长9.11倍;保险业保费收入达52.06亿元,较2012年增长5.46倍,赔付支出38.53亿元,风险保障总金额达7.81万亿元,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风险保障。
60年来,西藏银行业保险业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围绕全区产业发展主线、项目建设重点和企业发展难点,持续加大信贷投放,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全面助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2024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266.82亿元,同比增长15.9%。同时,西藏银行业保险业向自治区缴税44.66亿元,占全区总税收的25.3%,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25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119亿元,拉动地方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持续发挥了“稳增长”的作用。
信贷投放精准滴灌重点领域。普惠金融实现深度覆盖,截至2025年6月末,全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36.46亿元,惠及7.37万户脱贫户;历年累放68.32亿元,户数12.67万户,覆盖率74.7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由2012年末的不足200亿元提升至2025年6月末的1534亿元,显著增强市场活力。在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下,以交通、能源为支撑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快速启动。截至2025年6月末,支持川藏铁路、电网、油气管道、水电开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2144.80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53.54%,占全区各项贷款的32.65%。支持自治区文化旅游、特色农牧等九大特色产业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九大产业贷款余额1949.14亿元,占全区各项贷款的29.67%。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科创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制造业发展提出工作要求,目前全区科技贷款余额1480.2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241.39亿元,占比近84%,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保险保障织密民生“安全网”。60年来,西藏保险业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多元体系,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人身保险短板逐步补齐,农业保险、民生保险、责任保险等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重点领域风险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跨境保险服务实现突破。仅2012年~2025年,西藏保险业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约53.24万亿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5.09亿元。落地青稞完全成本保险,持续深入发展农险、健康险、责任险等民生险种,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2.06亿元,同比增长10.62%,同比增速全国排名长期保持前列。稳步健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精准推介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做好拉萨市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累计开立账户约44万户,缴存超9000万元。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在藏户籍人员团体意外险,为全区300余万人提供多层次风险保障,大病保险已全面实现与西藏城乡居民新基本医保系统的有效衔接,极大优化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障服务水平。1·7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西藏金融业全力救助人民生命财产、恢复基础金融服务,灾后1小时即到达现场开展救人和查勘、4小时到位第一笔理赔款、8小时完成临时金融服务点搭建,不到48小时即完成126名遇难群众意外险的全额赔付,此次地震保险业已实现赔付1.5亿元,银行业为灾区农牧民群众及抗震救灾、物资保供企业等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信用贷款等15337笔、金额32.82亿元。
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目前,全区银行保险机构营业网点达945家,建成“三农”金融服务点5529个,实现了所有县域全覆盖、绝大多数乡镇基本覆盖、村级覆盖率持续提升的目标。在高寒偏远地区,大力推行“驻点服务+流动金融服务+远程科技支撑”模式,切实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金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从“马背银行”到“智慧银行”,西藏金融创新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截至2024年末,全区银行网点覆盖400多个乡镇,助农取款服务点和移动支付终端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5G技术的普及更让金融服务插上“数字翅膀”,2024年行政村5G信号通达率达70%,农牧民通过手机银行办理业务占比超90%。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创新业务取得显著进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线上金融服务占比大幅提升。开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专项行动,西藏草原碳汇贷款实现“零”的突破。开发“青稞贷”“牦牛贷”“虫草贷”“藏毯贷”“藏系牛羊保险”等20多个特色产品,大力支持种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60年来,全区金融生态建设稳步推进,金融法治体系日益健全,先后修订完善金融监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反洗钱、反非法集资等制度办法,法律制度覆盖面明显扩大,执行力和约束力不断增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更加完善,2024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80件,同比下降12%,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推动成立日喀则、昌都两地银行保险业自律组织,全区金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金融服务的规范化、透明化和可持续性显著提升。
积极履行“金融戍边”责任。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战略、守护边疆稳定”的职责使命,加快边境网点布局,近年来累计在边境县乡新设及改造金融网点53个,实现边境线金融服务“全覆盖”,服务半径平均缩短至5公里以内,金融可达性显著增强。截至2025年6月末,边境地区贷款余额达到536.42亿元,比2015年增长近2.5倍,重点投向普兰糌粑、藏毯等民族特色产业,直接带动农牧民人均年收入提高4600元,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扎实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建设,累计投入资金逾25亿元支持边境产业链延伸和深加工项目,带动就业岗位超1.2万个。深入实施“金边行动”,将边境网点建设纳入重点监管任务,优先审批边境网点申请,引导机构在符合条件的口岸、互市点、抵边新村设立标准化服务点。推进邮储银行、代理网点在边境县的全覆盖,增强边境地区金融服务与机构覆盖效能,提升信贷支持力度与保险保障水平,筑牢边境金融防线,为守边固边大局提供坚实保障。
迈入新时代,西藏金融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金融监管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深入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落实,聚焦服务“四件大事”、服务“四个创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与监管效能。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西藏金融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高原金融事业新篇章!■必威-官方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