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中国大陆)官方网站-必威助力健康新生活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从“草原粮仓”到“国民餐桌”——兴安盟大米的品牌化跃迁之路-必威

400-885-4523

公司新闻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从“草原粮仓”到“国民餐桌”——兴安盟大米的品牌化跃迁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1点击次数: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从“草原粮仓”到“国民餐桌”——兴安盟大米的品牌化跃迁之路(图1)

  2025年7月1日,《农民日报》第7版刊发题为《从“草原粮仓”到“国民餐桌”兴安盟大米的品牌化跃迁之路》的文章,报道了在第26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颁奖典礼上,内蒙古兴安盟大米以晶莹如玉的质感、绵软清甜的口感,从全球38个国家选送的5136份样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特别优秀奖”。这一被誉为“大米界奥运会”的国际顶级赛事,将中国草原稻米的独特风味镌刻进世界优质农产品版图。

  2024年12月,在第26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颁奖典礼上,内蒙古兴安盟大米以晶莹如玉的质感、绵软清甜的口感,从全球38个国家选送的5136份样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特别优秀奖”。这一被誉为“大米界奥运会”的国际顶级赛事,将中国草原稻米的独特风味镌刻进世界优质农产品版图。

  这是继2023年获得“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后,兴安盟大米再次获得国际专业认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62.87亿元、成功通过欧盟有机认证、日本JAS(日本农业标准)有机认证这一系列成绩标志着中国草原生态稻米正式跻身世界高端农产品行列,展现出我国农业品牌化战略的突破性成果。

  清明时节,兴安盟的田间地头便热闹起来,处处是农民和农机忙碌的身影。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先锋村育秧大棚内,稻农们或驾驶平地车平整土地,或搬送稻种,或调试灌溉设备每一项精细的工作都在为今年的育秧工作做足准备。

  兴安盟地处北纬46度,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我国东北黑土带向松嫩平原过渡的黄金地带。兴安盟拥有年均2800小时日照、昼夜温差15摄氏度的气候禀赋,洮儿河、归流河等6大水系滋养出100多万亩优质稻田。但先天优势如何转化为市场胜势?当地打出了“生态牌”。

  “科学选种良种、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应用绿色种植技术,是兴安盟大米升级的关键。”兴安盟农牧局局长李振林说。

  立足兴安盟大米用种需求,依托袁隆平水稻院士工作站、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等科技力量,近年来兴安盟构建起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种繁育体系,良种覆盖率达到98%。同时,着力构建稻米产业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在沿河沿岸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兴安盟大米产业基地,稳步推进规模化经营,全盟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12万亩以上。为在种植环节保障兴安盟大米品质,兴安盟聚焦实用技术推广,重点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测深施肥、测土配方等关键技术,配套推广宽窄行高光效栽培和浅湿干间歇灌溉模式,显著提升肥料、农药及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科技赋能下,传统农耕正在发生质变。二龙屯水稻全程可追溯示范基地、义勒力特镇绿水田物联网质量控制中心突泉县智慧农业云平台智慧农业为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翼赋能。“以前种地靠的是经验,现在农机上配有电动方向盘、自动导航系统和卫星平地系统,省时省力,效率必威-官方网站首页还高。”好力保镇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岗介绍智慧农业带来的新变化。

  在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分装新设计的兴安盟大米统一包装。包装上的GI标识格外醒目高品质的兴安盟大米从这里远销全国各地。2021年,兴安盟大米成为内蒙古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粮食产品。

  “过去各家企业各自为战,市场上出现过十几种包装样式。”兴安盟大米协会会长高海亮回忆品牌整合的阵痛期。为打破“有品类无品牌”的困境,当地构建起“四梁八柱”标准体系:先后印发《兴安盟米产业“双百双千”工程大米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19-2022年)》等重要文件,构建起完备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水稻产品基地认证;建立兴安盟大米原料收购担保基金;增设兴安盟大米专营店、中转仓储库;授权兴安盟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产品进商超;扶持兴安盟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线上销售业务;发展兴安盟大米驻外商会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地理标志行政执法保护。

  截至目前,全盟有大米生产企业34家,其中兴安盟大米授权用标企业38家,全盟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大米企业加工水稻26万吨,销售收入达15.8亿元。全盟稻田总面积115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认证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

  一粒米富裕一方百姓,撬动一个产业。近年来,兴安盟依托“企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水稻产业。全盟100多家稻米企业、合作社积极联结农户,在选种、育苗、种植、销售上下功夫,为农户提供水稻品种、种植技术指导等专业化服务,引导农户自愿做好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等工作,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过去,种粮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如今,众多农户抱团种粮,丰收又增收。

  兴安盟家禾米业有限公司通过京蒙协作落地兴安盟,通过土地流转、优先用工等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更为180余名农牧民开辟了增收的新渠道。“我们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米业,还能通过在米业务工进行水稻管理,这就多了一份收入。”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察尔森嘎查村民王文亚说。

  如何让优质的兴安盟大米卖出更高的价格?这不仅是市场挑战,更是品牌塑造的课题。为了赋予兴安盟大米更深厚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当地积极推动大米衍生产品的研发与创新。通过与江南大学、中国食品研究院以及厦门大洲等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一系列创新的衍生产品如自热米饭、牛奶鲜米布丁、大米化妆品、米乳以及大米伴侣等相继问世。这些产品的成功研发,不仅显著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更为兴安盟大米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义勒力特镇,万亩稻田化身巨型画布。以不同颜色稻种“绘制”的“风吹麦浪”大地艺术景观,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这是兴安盟“农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三合民俗体验馆、“敖包山”稻田景区通过构建“旅游+水稻产业”的模式,成功打造了旅游、研学新的网红打卡地。同时,通过推出“我有一亩田”“稻梦空间”等创新营销模式,不断提升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品牌传播战场,新农人玩转数字化营销。水稻种植大户宋春平,通过直播讲解稻米的生长环境、种植生产、蒸煮方式和大米口感,将兴安盟大米卖向了全国,目前已经实现线万余单。“我们把种植过程做成科普短视频,让消费者看见从种子到大米的绿色生长过程。”她展示的账号已积累2万粉丝。

  文化创意持续为品牌增值。在兴安盟大米故事馆,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多种方式,从“种植与加工”“生态与科技”“民俗与文化”三部分全方位展示兴安盟大米的种植历史、生态优势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将打造研学、科普互动、参观体验融为一体,让更多人了解兴安盟大米。

  从靠天吃饭到凭标立市,从“原字号”到“金招牌”,兴安盟大米的品牌化之路印证着现代农业的深刻变革。当黑土地邂逅现代科技,当农耕文明碰撞创新思维,一碗寻常米饭正在书写不凡故事。这背后,是坚守“粮心”的初心,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在粮食品牌建设的征程上,兴安盟不仅种出了好大米,更培育出值得借鉴的品牌方法论以生态定调、以标准立信、以文化铸魂,这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

全国服务热线:

400-885-4523

以品质赢得客户满意口碑
扫一扫
添加公司微信

Copyright © 2024 必威虫草种植园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0069747号

关注

联系

13698585696

联系
顶部